【🔊怕悶?有聲㗎!🔊】
有有無諗過,其實從生活習慣上改善身體與精神狀態,亦都係改善你專注力嘅辦法?
專注力表現亦影響住個人行為、情緒甚至個人成就。
不少ADHD患者透過服用藥物來改善ADHD症狀,原來透過日常生活習慣,也可延長在工作時的專注力表現。
英國獨立媒體The Conversation及世界經濟論壇的網站報道,情緒、身體狀態和年紀對個人維持專注力的時間多久有關鍵的因素,另外,若個人對特定的事物感興趣,其可維持的專注力較長,表現結果會更好。
以患有ADHD的兒童為例,他們能夠長時間玩電腦遊戲,但在參加「持續專注反應作業(Sustained Attention to Response Task,簡稱「SART」)的結果較非ADHD患者為差,因為人類大腦本身設置快速自動反應系統,來應對外來環境刺激,有如警鐘響時腦部需要增加精力以提高專注力,而ADHD患者在該測試中受刺激的頻率,較非ADHD患者較高,出錯表現亦較多,不過,當這些ADHD患者在服用專治療ADHD藥物Ritalin後,測試的表現則有所善。
💡改善專注力其實有計可施💡 報道指出,能夠維持專注力去工作而獲良好表現,與個人擁有較高智力評估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關係,維持專注力表現亦有方法可以改變,身體及精神狀態會影響維持專注力的表現。例如個人健康狀態不佳、出現情緒困擾時,其維持專注力表現亦會受影響,因此平日多做帶氧運動,飲用含咖啡或茶的咖啡因飲品,亦可顯著提高專注力。不過,值得留意是,維持專注力的能力,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持續下降。
💡專注力程度從小便有跡可循💡 另外,報道亦引述一項研究,針對一群年齡約4歲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而進行問卷調查,研究人員向有關兒童的父母查詢一些問題,例如其兒童玩樂玩具能否維持長時間、兒童玩樂一種玩具轉至另一種玩具的時間有多快等等,分為1分至5分,1分是「不類似其小孩」,5分是「很類似其小孩」,評估及跟進獲得中等分數的兒童,由小時候至成人的狀態。
結果發現,4歲兒童的注意力維持多久,可預計他們成長後其數學和閱讀能力和表現,以及在25歲可完成大學的機會率。因此,專注力的持續性可影響個人的行為、情緒及學業成就。
其實改善專注力也不一定靠藥物,只需一步一步改善生活習慣,你也能逐漸改善你的專注力表現,加油!
Source:世界經濟論壇 https://bit.ly/2WinhhL
Comentarios